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-台灣趨勢研究 400多道菜一字排開,薈萃中、日、義、法、美、泰等8國料理精華,以及各省絕味美食,任君選擇。 周氏蝦捲董事長周志峯眼光獨到,加上源源不絕的行動力,不僅擦亮三代耕耘的周氏蝦捲招牌,更逐步建立周氏餐飲王國。 外燴 延伸與生態系合作鍛鍊出來的能耐,一旦有願意深度合作的農友或食品製造商,團隊能包辦產品開發方向、打樣測試、文案行銷,甚至連上架全通路電商與廣告投放,都能提供服務。 做平台不光靠規模經濟,愛上新鮮採選擇與一、二級產業深度連結,透過合作,攤提掉食品傳產走向電商的轉型風險,創造好的食材能與消費者的幸福相遇。 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.2%升至2022年第2季12.4%,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,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,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.8%。 零售業行動支付使用比率持續提升:觀察2021年零售業消費者付款方式,與疫情前(2019年)相比,以支票、轉帳及匯款增加5.1個百分點最多,主因部分零售業者因應疫情轉往線上平台開設店鋪,或與外送平台合作,收款方式採以支票、轉帳或匯款方式入帳。 實體通路業者加速數位轉型:零售業者自疫情爆發以來紛紛積極自建或加入網路購物服務平台,截至今年第3季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達49.5%,較2019年第4季上升10.9個百分點。 近兩年疫情的爆發讓消費者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,在家自煮的「剪刀經濟」成為市場上新的需求亮點。 愛上新鮮的團隊看到了這樣的商機,迅速的找了餐飲食品業者、產品設計達人以及資策會的數據分析團隊……等夥伴,共同打造一個利用人機協作的數據分析,來驅動新品開發銷售的「料理爆品電商生態圈」。 「一同成長」是提克斯國際餐飲自創立以來不曾改變過的使命,文明與科技日新月異,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及重視也日益百態,我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,唯有不斷創新,在做事中學習、在學習中成長;用技術傳承、用知識創新,才能開創餐飲新紀元。 開始的時候中國的雞尾酒都是進口的洋酒,現在中國自己也開始生產一些洋酒。 中國酒水招商網由於受到雞尾酒的強大影響,中國也開始新興了很多的預調酒品牌,如大家非常熟知的銳澳等品牌,現在已經走入酒水招商網,走入我們的生活,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女士特別喜歡。 「過去在幫連鎖餐廳開發菜單時,有很明確的區域與受眾。但轉戰電商平台,變成一個無疆界的戰場,要憑空想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。」鄭月虹表示。 眼看社會走入與疫情和平共存的階段,愛上新鮮面臨大浪退去,如何保持優勢的考驗;海森食品則是決定從食品代工轉戰電商,站在轉型求生的十字路口。 台語裡有一個詞叫做「對組」(Tuì-tsoo),指的就是產品在市場驗證後,發現「中了」的「爆款商品」,比臉大的牛排、整顆芒果做的冰棒,都是愛上新鮮打造出的「爆款」傑作。 日本受到疫情反覆影響,截至目前餐飲業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,今年1-8月減少38.8%。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,加上商品同質性高,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,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,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,為強化市場競爭力,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,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,積極建立品牌形象,強化商品附加價值,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,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。 自2020年起,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餐飲市場受到衝擊,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,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,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。 「等於是用系統在數據裡挖礦,讓中小企業主們知道,消費者想要什麼食材,偏好什麼風味,能接受的價格與分量,以描繪出消費者現在最想看到的商品樣貌。」葉欣怡表示,過去中小企業進行產品開發,常常囿於老闆的主觀看法或偏好,在面對市場驗證時,即使賣不好也找不到原因,難以進行產品的修正。 過去,愛上新鮮與食品加工業者的合作模式,是單純委託食品加工業者代工,做愛上新鮮的自有品牌商品。 疫情浪潮消退,愛上新鮮正在積極尋找突破點,以延續疫情期間累積的量能與優勢。 此時他們發現,專營自營品牌其實有利有弊,如果熱銷就是多了一支自有的熱門商品,但缺點就是缺乏產品故事與內容。 「愛上新鮮有別於一般電商平台,他們很認真的挑選供應商,其中,有非常多優秀的中小企業食品業者。」資策會數轉院數位服務創新中心正規劃師葉欣怡表示,因為平台用心與供應商互動、選品,在2021年年底與資策會開始接洽時,愛上新鮮光以五百項商品就創下12億元的年營業額。 「這就是為什麼要組成跨域生態系的原因。」張佑承坦言,過去做出爆品有點像是亂槍打鳥,因為一場全球疫情,徹底改變消費者用餐與生鮮消費方式,讓愛上新鮮與與食品業者聯手,共同找到爆款商品的成功方程式。 「並非什麼東西都會賣,當中有幾個規則,例如說,第一個規則就是,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,其次,規模與市場需求量是否夠大。」愛上新鮮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佑承表示,很多食品業的創業者遇到最大的問題,就是辛苦開發出來的產品,上市後卻賣不出去。 疫情讓許多主廚不得不開始許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新思考:提供餐飲服務,或許不只在能餐廳現場? 除了外帶外送,許多主廚也開始跨界合作,以不同形式傳達美味,也是分散經營風險。 轉型初期因為店售與外送兩邊業務不同也沒有辦法兼顧,加上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廣,除了原本的主力商品點心蛋糕,還希望能有滷味,甚至現做炒飯、炒麵,於是積極開發菜色,後來慢慢發現已有能力可以接辦宴會,營業項目不只吃的,飲料、餐具租借的服務也陸續到位,最後決定轉換事業重心專注於發展外燴市場,並將公司搬遷至內湖直到現在。